予人玫瑰,手有餘香!
2015年05月21日(轉載自:微信「康復之路」 ) | 河北以嶺醫院職業治療師:吳麗君 |
走進神經科病房,步入眼簾的是一位鬢髮斑白輕度腦中風患者,年齡六十歲,腦中風已九天。他蜷縮睡在病床上,一動也不動,家人焦慮的圍床邊坐,臉上露出頹廢和絕望。看到這一幕,我頓生憂憐之情,內心感同身受。中風真的可以摧垮病人的信念、泯滅追求生活的希望嗎?作為一名作業治療師,我一定要幫助他與病痛抗衡,儘早接受康復治療,喚醒他追求未來幸福生活欲望!
床旁作業治療開始了......
一 引導
每天來到床旁,中風患者總是處於半睡狀態,呼之不應,更別說配合訓練了。我記得以前跟香港老師學過"引導” 方法 ,首先跟病人談談他的年齡、職業、興趣、天文、地理等國家大事,刺激他認知功能康復,而他絲毫都不理睬,但是我繼續講這些內容。突然間我發現他的身體時而微顫,斷定他正在聽我說話內容。這可謂耐心與灰心的較量!我開始向家屬宣教,要求家屬配合我床邊治療活動,例如良姿位擺放方法,如何幫患者變換體位及等基本護理技巧。
第二天,通過家屬我詳細瞭解到病人患病前的興趣愛好及生活習慣,得知患者酷愛詩詞,於是我今天重複昨天的話題慢慢聊開,闊談起了詩詞內容。奇跡出現了!他不時睜開眼睛,不屑的瞥著我。或許是我的滔滔不絕,或許我談的內容感染他,他竟然開口說話了。他津津樂道的講解著詩詞的氣勢、韻律、豪放等等。時機成熟,我就勢和他提及並探討 “生活重建”的理念, “人不能放棄的是信念,生活還有其他追求”等等。畢竟他有一定的文化底蘊,他抱著懷疑的心態竟然接受了我的提議,但是看得出他並沒有信心走出患病後的陰霾……
二 嘗試
第三天我依舊執著地來到床旁,他早已由家人幫助洗漱完畢等候訓練。我先教他練習翻身、坐起, 他的身體基本情況還好,生命體征也穩定,雖然艱難的做著每一個動作,但看得出他堅持配合,逐級訓練,循序漸進去做!首先訓練頭部控制、軀幹控制、腰背肌力等。他在家屬的協助下能完成床上基本動作了。他額頭的細汗、嘴角的喜悅、目光的堅定……追求新生活的希望已經被點燃!“中風後躺在床上多天都要家人照顧,感覺生不如死。我還想自己能吃飯、洗漱、穿衣,還想去超市購物,還想去參加詩友會,還想......”這是他第四天的肺腑之言。我們一起努力!望著他略顯憂鬱的臉,我希望能夠幫助他滿足願望。
三 突破
一周的訓練讓患者體驗到了“小成功”的快樂,他在家人的看護下,已經能完成床上的基本動作。接下來我和患者及家屬一起制定了下一步訓練目標。患者希望能自己坐著可以吃飯,所以我開始訓練坐位平衡。要達成這個願望,必須保持患者骨盆穩定,軀幹的直立,加強練習頭部、上肢和肩關節控制等,坐位時還要防止膝過度伸展。這個動作對於患者來說不是很困難,但是需要注重每個細節。教會了患者和家屬床上坐位進食方法和技巧,要求他們一日三餐和基本護理等都要在坐位時來完成。不斷的重複強化練習,患者的積極參與,家屬的支持配合,僅僅用了三天就滿足了患者這個願望。信心倍增,我們又開始了下一階段目標,到作業治療大廳去訓練……
中風康復者盧敏銳忠告治療師“先心而後身”!中風之後,患者身體病殘必然帶來沉重的打擊,出現心理、情緒、認知和行為問題等困擾,而因腦部功能損傷所產生的較嚴重的心理情感障礙,它將直接影響病人接受訓練動力。作為一名作業治療師,必須瞭解中風患者的心理問題,通過正面引導、安慰、鼓勵,用我們的愛心、耐心、細心、責任心,去幫助他們完成角色和心理狀態的正常轉變,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正視現實,積極主動參與康復訓練,真正意義上發揮軀體的最大潛能,最大限度恢復自理能力,回歸家庭、社會,最終提高生活品質。
“有一種行為叫幫助,有一種幫助叫博愛”!我們會一如既往的秉承著這種理念,承載著病人的夢想和願望,幫助患者走出陰霾,重新追求新的生活!
微信「康復之路」:微信「康復之路」是由職業治療師陳剛先生、中風康復者盧敏銳先生和北京的蘇楊先生於2015年04月所成立,主要是為中國的中風病患者、家屬、職業治療師及相關醫護人員,提供有關中風康復的信息及分享交流的平台。 -->請在微信搜尋kfzhilu並關注我們!